联 系 人:张小姐
联系电话:028-87656959
传 真:028-87647684
邮箱:903708918@qq.com
公司地址:成都市锦江区三色路360号4栋23层16-23号
首页 » 企业资讯 » 行业新闻
根据环保部门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,2012年,全国十大水系、62个主要湖泊分别有31%和39%的淡水水质达不到饮用水要求,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、生产和生活。一位研究环保行业的分析师表示,水污染治理刻不容缓,但是环境产业是政策导向的产业,同时也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业,中小企业占多数,产业集中度较低,“缺钱”成为绕不过去的一个坎。
6月11日,“‘水十条’正报请国务院审议”的消息一经透露,资本市场上,水处理板块在消息发布当日纷纷见红,巴安水务、国中水务、碧水源等涨幅居前。环保部透露,“水十条”总投资预计超过2万亿元。市场人士分析,小城镇将成为污水处理的重要市场,包括完善和新建管网、新增污水处理设施以及对不达标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、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和分散性污水处理设施,实现污水处理能力达到85%左右,重点镇达到75%左右。
业内分析预测,“水十条”出台后,污泥处理、再生水利用和挥发性有机物(VOCs)处理等细分领域将进入快速成长期。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坦言,目前中国污水处理行业的竞争是低水平的,“水十条”引领的将是纵深投资的新机会。
一旦“水十条”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,大批污水处理厂将面临提标和提效改造,设备也将面临更新换代。值得注意的是,更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,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的新模式,都将是新的增长点。因此,设备企业、水务公司都会成为2万亿元市场盛宴的受益者。
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,治理水体污染惟有依靠长期投资。从产业链细分来看,按照水形态的流程,水处理行业可分为供水、污水处理、再生水利用、节水、污泥处理。而若按照水的使用领域,可将水行业分为市政领域、工业领域、农用领域。按照水的来源,分为地表水处理领域、海水淡化领域。分析人士指出,“十二五”期间,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新增投资额预计达3800亿元,建议重点关注四大领域:污水处理、再生水利用、污泥处理处置、管网建设。
第一。污水处理市场。未来五年,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将稳定增长,预计到2018年排水量将达555亿立方米,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21508万立方米/日,年处理能力达到785亿立方米,城市污水处理厂数量至少达到5121座。业内预测未来五年,我国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建设的投资至少还需要1500亿,污水处理运营市场规模2200亿元,可以推断未来五年我国的污水处理市场至少有3700亿元规模。
第二,再生水市场。我国在"十二五"期间规划新建污水再生利用设施规模2675万立方米/日,2015年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要达到20%以上。"十二五"期间,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投资规划304亿元,平均每年的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投资额为60.8亿元。按每立方米再生水平均价格1元计,每年再生水运营市场为87.6亿元,则未来五年间我国的再生水市场将超过700亿元规模。
第三,污泥处理处置市场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国拟新增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投资347亿元,如果投资平均分配到每一年,则每年的污泥处理处置建设投资接近70亿元。而根据污泥年处理增量的推测,未来五年间我国城市年均干污泥的处理量将为700万吨左右,污泥每年的服务运营市场规模在105亿-140亿元左右,可以推断,未来五年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建设和服务运营市场合计将达1000亿规模。
第四,地下管网建设引发资本市场热情。日前,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发布《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》,部署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。业内人士认为,从地下管网的几个分类各自的市场空间来看,均处于增长阶段,其中依据规划,埋地排水管的年均复合增速可达15%。但规划毕竟只是导向,实际完成的情况会受到资金、人力等因素的制约。若政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,则将有效解决这一担忧,从而催化行业在空间和结构上的提升。
“2万亿水十条”的诱惑
“两万亿”的巨额投资在吸引市场注意的同时,也在提醒市场,如何更好地利用好政府资金才是“水十条”真正普惠于民的关键。
我国水环境保护战役正如火如荼地开展,水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是,到2015年,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环境功能要求;跨省界断面、污染严重的城市水体和支流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,重点湖泊富营养化程度有所减轻,水功能区达标率进一步提高,部分水域水生态逐步恢复;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;水环境监测、预警与应急能力显著提高。
数据显示,当前,中国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仍然巨大,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大概在2400万吨左右,氨氮的排放量大概在245万吨左右。有专家测算,这些总量必须要削减30%-50%,我国的水环境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。
面对如此治污形势,两万亿或许只是一个“开幕战”,只能起一个“撬动”作用。长期来看后续还需要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、社会性监督机制的建设以及社会观念的进步,才能最终促成我国水污染状况的真正好转或根治。